一个贫困县的山乡巨变(上) | 筑基:点亮中医药五寨帮扶启明星
发布时间:
2024-08-16 15:50:02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自1994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中央有关部署,与山西省五寨县确定帮扶关系。迄今30年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尽锐出战,倾力帮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灌溉五寨县的扶贫种苗长成参天大树,让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生了山乡巨变,取得了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明显成效。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2021年2月25日,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崭新篇章。这一天,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过了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五寨县的帮扶故事,就是这832个贫困县摘帽的事迹之一,也是中国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史诗中的浪花一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指引,从1994年10月确定帮扶关系,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尽锐出战、倾力帮扶,为五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帮扶结对

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政治任务

1994年,这一帮扶关系的确立,正是贯彻会议“力争到20世纪末最后的七年内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求的有力举措之一,也正式迈出了中医药扶贫、振兴三十年乃至更长期征程的坚定步伐。

“定点帮扶五寨,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政治任务。”很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以时任副局长于生龙为组长,局各司办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扶贫领导小组。他们多次前往五寨县实地考察,并与五寨县领导班子协商讨论。根据五寨县的自然条件,结合自身行业优势,领导小组确定了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扶贫项目。

1995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生产扶持资金中拨专款50万元,用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山西省医药管理局也积极配合,派工作队到五寨县蹲点,具体帮助、指导中药材的种植。五寨县药材公司也和有关乡镇和村民签订了收购合同,积极联系药材销路。

但五寨县中医药事业产业基础之薄弱,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班子始料未及的。

几乎停摆的五寨县中医院,已经停产的晋达制药厂。这是1995年11月,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张文康在五寨县调研时看到的景象。

始建于1989年12月的五寨县中医院使用的是五寨县医院的旧址,因年久失修,80%的房屋成为危房,甚至发生过屋顶塌落砸伤病人的事件。成立不到两年,医院大部分病房停止使用,发展摇摇欲坠;晋达制药厂则是在原326医院旧址上建设起来的,由于管理不善已然停产。

“追加资金,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投入,改建五寨县中医院;全面整顿晋达制药厂。”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深入调研后作出的慎重决定。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山西省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山西省卫生厅及忻州地委均表示投入资金支持五寨县中医院改建,省医药局也表示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组织落实。

也是在这一年,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农村处副调研员的刘文武,拿起了挂职帮扶五寨县的“第一棒”,踏上了前往这座晋西北高原上的小县城的道路。

当时的五寨县,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人民困苦。“我去的时候,五寨县委县政府都在平房办公,也没有宿舍给挂职干部居住,我就在一间办公室住了下来,忍受冬天零下20度的穿堂风。”尽管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这些在刘文武看来都是小事,他一门心思想把中医药帮扶的种子播撒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秀美山川。

在刘文武之后,相继又有12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干部踏上晋西北高原,来到芦芽山下,作为连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五寨县的重要桥梁,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帮扶五寨县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因地制宜

用好中医药脱贫“良方”

“释放中医药多元价值优势,以中医药健康帮扶,不断提升五寨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以中医药产业帮扶,不断提升五寨县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五寨县“把脉问诊”,开出的扶贫“良方”。

一方面,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五寨县群众心血管、脾胃病等慢性病高发,适合中医药调养;另一方面,五寨县地处高原丘陵区,境内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潜力和优势。

基于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领导和帮助下,历任挂职干部均以中医药事业产业为抓手,为五寨县“辨证施治”。

五寨县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是这剂“良方”的一味“君药”。在1994~2015年期间,历任挂职干部为了五寨县中医院的生存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倾尽心血。

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五寨县委县政府达成重建五寨县中医院的共识后,五寨县中医院新院建设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从选址、图纸设计、施工到后期的人员调配,每一步,刘文武都亲力亲为,并及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汇报,也积极听取当地有关领导的意见。在整个建设期间,除了外出调研,刘文武每天都要去施工现场看看,发现问题就及时协调解决。在他看来,新院区就像一棵非常需要呵护的小苗,必须对其建设工作一丝不苟严格地把关,才能尽快让五寨县人民享受上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劳动与政策法规司法规与宣传处助理调研员的赵文华在五寨县挂职期间,多方协调从局属(管)医院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医疗帮扶工作队到五寨县中医院坐诊,每批5~7人,每半年进行轮换,并定期组织下乡义诊活动。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五寨县缺医少药的现状,有力拉动了当地医护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

当挂职帮扶的接力棒交到时任法监司副调研员张峘宇手上时,解决五寨县中医院生存发展的难题,成为头等大事。

“当时,五寨县的医务工作者宁愿去乡镇卫生院,也不愿意来五寨县中医院,这是因为乡镇卫生院能发100%的工资,而中医院当时只能发出70%的工资。并且长期亏损的状况让政府也觉得中医院的生存难以为继。”张峘宇说,因此在他上任后,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中医院能够生存下去,扭亏为盈。张峘宇申请了90万元资金,为中医院引进了一台数字化射线(DR)检测设备,这是中医院的第一台数字化射线检测设备。他还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入手,重新调整部分医务人员工作岗位,使人尽其能,多次召开医院中层管理人员会议,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另一味“君药”,则是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尽管五寨县发展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是五寨县百姓种了几百上千年的土豆、玉米,突然让他们改种中药,他们还是担心风险,踟蹰不前。

“从玉米改种黄芪,没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刘文武和时任五寨县常务副县长张志军一起,到乡里挨家挨户地给村民做工作,通过他们积极的宣传、解释工作,终于在胡会乡及其他少数农户的50亩土地上开始了种植中药材的试点工作,并积极推动县药材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解决销路问题。

一个贫困县的山乡巨变(上) | 筑基:点亮中医药五寨帮扶启明星

1996年,中药材专家前往五寨县黄芪试验基地察看黄芪长势。

2005年,胡会乡东平村的吴万生种植黄芪获得了丰收,当年亩产收入将近1600元,这一消息很快在村民中传开了。不少人也开始跃跃欲试。就这样,五寨县的中药材种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为以后扩大种植面积起到了示范作用。

赵文华则把重点放在了“兜底”二字上。他通过测算,农民种植土豆玉米的亩产最高值为500元,在农民种植中药前就把每亩500元的兜底资金发给他们;对于农民种中药的田间管理,按务工给他们开工资;中药收获后,协调安国中药材市场按照当年市场价保底收购。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让当地百姓种中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中药种植面积扩展到了2万亩。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的彭春龙则在前两任挂职干部的基础上,着重布局产业化规范化种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彭春龙的积极推动下,在五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五寨县成立了以彭春龙为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鼓励相关企业成立中药材协会,农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详细制定了企业与农民合作的管理条例;在种植技术上,从选种、育苗和采挖机械等方面帮助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解决困难。

力拔穷根

提高五寨“造血”能力

众人拾柴,微光聚力。

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助力五寨县脱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仅“出人出钱出力”为五寨县“输血”,更通过党建帮扶、教育帮扶、产业等手段提升五寨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拔出穷根治穷病。

2006年之前,五寨县还未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的政策,加之“务工潮”方兴未艾,农村地区的孩子初高中辍学率非常高。

“我当时去张家坪调研,看到娃娃们就在一个高坡上的土窑洞里上课,下雨天还有塌方的危险,心里很难受。”后来,赵文华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五寨县委县政府汇报了有关情况,希望在张家坪建一所希望小学,并协调中医杂志社捐款7万元用于新学校的建设。在学校建成剪彩暨捐赠仪式上,参加仪式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干部都纷纷认领资助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一个贫困县的山乡巨变(上) | 筑基:点亮中医药五寨帮扶启明星

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加张家坪希望小学建成剪彩暨捐赠仪式。

“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关心五寨县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等形式,资助贫困小学生和大学生。局领导带头、局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和同事纷纷献出一份爱心,有的从小学一直资助到大学。”赵文华回忆说。

2005年,彭春龙提出了“百名专家对百名贫困学生一对一助学”的设想,并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由局领导带头捐助,一共有109人参与,这其中,就包括国医大师唐由之及其夫人。

一个贫困县的山乡巨变(上) | 筑基:点亮中医药五寨帮扶启明星

2005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五寨县举行直属机关职工与五寨县贫困学生一对一助学活动启动仪式。

2006年,在当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和局外事司领导的帮助下,五寨县引进了日本友人捐助的资金。又在东秀庄乡建立了一所希望学校。学校包含小学和中学,提供食宿,解决了周边山区2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到了2015年5月,定点帮扶的任务落在了当时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普通干部的徐治身上。

“局里派我来到砚城镇中所村,就是要我担当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使命。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徐治打定主意,要用好党建促脱贫这把“金钥匙”。

徐治在调研中发现,中所村党员人数不多,全村共有26名党员,占总人口数的3.25%,且年纪偏大,平均年龄超过55岁。作为村第一书记,他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他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他首先着眼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村里重大事项必须召集党员群众开会讨论、集体研究、公开决策,要让党员和群众能够全过程参与村内党务、村务。重点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其次,他利用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另外,他积极引导和培养新生力量。每次党建活动,他都会通知村内积极与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列席会议,让他们和老党员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努力为中所村留下鲜活的“血液”。此外,徐治还“另辟蹊径”,为中所村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近10万元的经济收益,大大提升了中所村发展动能。

在这场帮扶接力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五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配合下,一任又一任挂职干部放下笔杆子,扛起锄把子,在晋西北高原的田间地头奔走、调研、播种、浇水,灌溉五寨县的扶贫种苗长成参天大树,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